火法銅冶煉,產渣量較大,以自然堆存的方式處理,不僅占用大量土地,其中的有害物質還會污染大氣、水源。解決火法銅渣長期大量堆存問題,日趨緊迫。
近期,沈陽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色沈研院”)“轉爐銅渣熔態還原提取含銅生鐵及其尾渣膠凝材制備技術應用研究”項目獲沈陽市科技局2020年度科技立項。所立項目,從綜合利用的角度,利用深度還原技術直接提取銅渣中的生鐵,并通過銅含量調控,獲得滿足銅基耐候鋼、耐菌鋼的生鐵原料;同時,在不影響鐵還原的情況下,通過調控渣型,將其還原生鐵后的尾渣轉化為具有水化膠凝特性的建筑材料。該項目的預期成果,將實現銅渣的零排放綜合利用,為堆存的大量銅渣提供消納途徑,減少大氣污染源,同時也為城市建設提供充足材料,具有十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該項目是在中國有色集團2017年度科技計劃項目形成的技術成果基礎上,依托沈陽市科技局項目支撐的深層次技術研發,并直接面向產業推廣,有望在較短時間內轉化為現實生產力。2017年中色沈研院《紅土鎳礦鎳鐵冶煉渣制備礦物纖維及其在高等級公路建養中的應用》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近年來,中色沈研院積極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很多技術甚至填補了國家空白。在“火法銅渣資源化利用”、“鎳鐵渣資源化利用”、“選鉬尾礦資源化利用”、“低品位硫化鎳礦綜合利用”、“工業廢硫酸綜合利用”、“貧雜鐵礦深度還原”等多個方面形成了一批創新性突出的技術成果。
2017年申請獲批的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路用鎳鐵渣纖維礦物析晶結構特征及其性能調控機理研究”于今年5月順利通過驗收。該項目是鎳鐵渣礦物纖維制備技術的深層次研究,重點解決鎳鐵渣纖維制備中影響纖維尺寸與理化性能的關鍵技術問題。該項目通過理論分析、測試檢驗、實驗室調制試驗,探明了路用鎳鐵渣纖維制備的鎳鐵渣調質工藝,并確定了調質工藝下的鎳鐵渣纖維析晶物相,為大規模制備路用鎳鐵渣纖維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制備機理依據。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重大任務。隨著中色沈研院一系列豐碩的創新成果不斷涌流,將為企業帶來福祉,為百姓帶來天藍、地綠、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