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2月3日電(記者 蔣菡)我國在非洲設立的首個境外經貿合作區——贊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成立5周年慶祝大會今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該合作區也是繼坦贊鐵路之后的又一個標志性工程,是我國對非援助和南南合作的創新模式。因此,按照“開發一個、成功一個;建成一個,影響一片”的原則,總結合作區成立5年來的經驗意義非凡。
“‘在非洲設立3-5個經貿合作區’是胡錦濤主席在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宣布的對非八項舉措之一,中國有色集團積極響應號召,在商務部的批準下,承擔起開發建設贊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的任務。”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有色集團)總經理羅濤表示,該合作區是集生產、貿易、服務于一體的跨國合作平臺和后勤保障基地,已吸引17家入區企業,吸引投資近10億美元,實際完成投資近9億美元,利稅近5億美元,累計實現銷售收入43.5億美元,成為中國發展最好的境外合作區。
據在贊比亞工作已近10年的中國有色集團副總經理陶星虎介紹,在該合作區的建設過程中,他們高度關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努力打造碧水藍天下的綠色企業。還投入大量資金資助艾滋病、瘧疾和小兒麻痹癥等重大疾病預防項目,為當地婦女就業、市政建設、教科文衛事業積極捐款捐物,樹立了中國企業的良好形象。合作區內的中贊友誼醫院是非洲大陸上唯一由中國人自主經營的醫院,已發展成贊比亞第二大醫院,中國有色集團組織、合作區協辦的“2011中國贊比亞光明行”活動就在中贊友誼醫院舉辦,為109位贊比亞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了復明手術。
很多人想象贊比亞的工業基礎和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后,在非洲的工作、生活一定非常艱苦。事實上,經過14年的積累,中國有色集團在贊比亞的企業都有了一定基礎,能夠在企業發展的同時惠及中國和外方員工。中方員工有自己的生活基地,生活、餐飲、娛樂、健身等設施一應俱全,而一大批外方員工在這里成長為了熟練的產業工人。
即便如此,長年生活在非洲,還是需要克服很多生理和心理的挑戰。陶星虎在贊比亞工作的近10年間,曾一個月內兩次患上瘧疾,長年的奔波一度使其因靜脈曲張而無法行走。中贊友誼醫院院長秦喜勝經手的贊比亞病人成千上萬,很多次手術臺上下來才發現手套被割破,這在艾滋病高發的贊比亞異常危險,但在他眼中所有的病人都需要關愛和照顧,艾滋病也不能讓他卻步。
今后,中國有色集團將在中贊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進一步加快合作區的工程建設和招商引資,打造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示范區、中國有色金屬循環經濟技術海外示范區、中央企業與海外當地社區和諧共處的典范。贊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昝寶森表示,“十二五”時期,中國有色集團將以該合作區為平臺,在中南部非洲形成礦山產能銅20萬噸、鈷2000噸,冶煉產能銅30萬噸、鈷3000噸,形成我國最大的境外銅鈷生產基地。“合作區寄托了我們延伸產業鏈、實現優勢互補的希望,也寄托了我們推進技術創新、轉變發展方式的希望。”
作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最早“走出去”并且開展國際合作最成功、經驗最豐富的中央企業,中國有色集團業務遍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及有色金屬品種40余種,擁有控(參)股企業38家,上市公司6家(境內2家、境外4家),各級境外企業27家。在中國周邊國家,中南部非洲,以及澳大利亞、英國等礦業資本市場發達國家,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投資布局,擁有重有色金屬資源量3000余萬噸,鋁土礦資源量逾3億噸。